中国于2019年年底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此后病毒迅速扩散,两个月后,多省区市启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为遏制该病毒在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的传播,武汉市政府对武汉市区进行了严格的封锁。为了缓解日益增加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对当地医疗系统的压力,武汉市修建了多家临时医院,全国各地也集结医疗队支援湖北省。同时,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分配开始向武汉和湖北倾斜:红外线温度计、核酸检测试剂盒、呼吸机、防护服等医疗用品大量涌入湖北。中国其他地区实施了严格的隔离措施以遏制人员流动。因为武汉的封城政策来得突然,在封城之后该市面临严重的医疗用品和大宗商品短缺。但情况很快得到了缓解:在由4260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进入武汉及周边城市之后,情况有所好转,而国内外捐款也开始涌入。

新冠肺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过去。自2月中旬以来,中国经济已在谨慎的疫情防控管理下逐渐恢复正常。截至3月25日,已有98.7%的制造企业和96.6%的大中型企业恢复生产,高复工率使得政府可以将政策目标的重心从短期转到中长期。

尽管如此,大众对于第二波感染普遍心存恐惧。6月初发生在北京新发地食品批发市场的群体感染事件和7月中旬发生在乌鲁木齐的疫情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卫生部仍建议保持社交距离。在公共场所如医院或火车站,人们仍然需要佩戴口罩。总体而言,尽管不如几个月前严格,疫情防控仍在继续。

新冠肺炎确诊人数-1

医疗系统响应计划

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限制全国人口流动、封锁受疫情影响的城市、取消群众集会、在所有的公共场所进行健康监测。超过10,000家医院被指定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这其中不包括16所新建成的方舱医院。方舱医院收治了超过12,000名新冠肺炎患者。

财政部已拨款1624亿元人民币用以预付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医疗费用。为了进一步减轻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国家医保局引入了特殊报销规定。目前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达到几十万元,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了对于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应在疫情防控时进行特殊照顾。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对重症患者,实施“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数据:截至7月19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13.55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8.47亿元人民币,医保支付12.32亿元,支付比例达到67%。其余33%由患者支付。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为中国的公共医疗体系敲响了警钟。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为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并强化基层卫生防疫防控能力,政府必须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系统的投资力度。医疗物联网(loMT)作为新兴科技手段,通过物联网连接患者、医生和各种医疗设施,可以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同时,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

实际GDP年增长率-2

抗疫财政政策

各级地方政府身处抗疫战役的最前线,因此面临着收入下滑、支出增加的资金压力。由于受到减税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收入下降。与此同时,购买医疗资源和支付补贴金的支出大幅增加。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中央政府为地方政府提供两万亿元的资金支持,这其中包括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以及1万亿元的财政赤字。其中抗疫特别国债属于特别国债,在历史上只发行过两次,分别在1998年和2007年。特别国债的发行是专门用于为改革提供资金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为解决金融危机,前两次发行规模分别为2700亿元和1.55万亿元。

2020年前四个月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1.5%。为了确保资金能高效地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中央政府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专项改革。新系统纳入了价值6050亿元的特殊转移支付,这些转移支付将全部下达市县,用以支持市县地方落实帮扶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群众。具体来说,特殊转移支付的主要目的是要从基层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

据5月22号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为稳定就业,高职院校将扩招200万人,使更多人提升技能,加入就业市场。为刺激消费,全国170余个城市发行了价值190亿元的消费券。这些消费券主要针对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餐饮、住宿、零售和旅游业。

前所未有的经济停摆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短缺的担忧。中国央行的主要政策目标是稳定经济并向市场提供足够的信贷。央行实施了定向降准和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组合政策。5月底,广义货币(M2)为210万亿,同比增长11.1%,而狭义货币(M1)为58.1万亿,同比增长6.8%。充足的货币供应是经济复苏的先决条件,但只有将流动性供给于最有需求的群体时,货币供应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5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1.48万亿、家庭贷款新增70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2,381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4662亿元。公司(机构)贷款新增84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305亿元。票据融资新增1586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减少660亿元。

政府基金余额-3

经济恢复与展望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打击,第一季度实际GDP同比收缩6.8%。第二季度,由于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实际GDP回升至3.2%。从GDP增长的贡献率角度而言,第三产业受经济停摆的影响最大: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2019年12月的55%下降到2020年6月的32.7%。与第三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产业的GDP增长贡献率从2019年12月的39.2%上升至60.8%。第一产业尽管也受到影响,但仍保持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采矿,制造业和能源(包括电力,热力,天然气和水)行业在2020年第二季度分别增长了1.1%,5.1%和3.2%。装备制造业经历了强劲的增长,成为工业生产的推力。在所有子类别中,汽车行业表现最佳:环保标准的变化、购车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都是有利的外部因素。6月份,汽车生产产值同比增长加速至13.4%,创下了过去两年的历史新高。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同时,中国的复工复产满足了海外对制药和电子产品的需求。在2020年第二季度,药品出口值同比增长52.3%。尽管消费品行业尚未恢复到2019年第二季度的水平,但相比第一季度仍强劲增长8.3%。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月20日达到6.2%的峰值,到6月逐渐降至5.7%。Caixin / IHS Markit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生产已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20年6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在前所未有的封锁之下,2020年全球GDP将下降4.9%,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实际GDP将收缩3%,而发达经济体将下降8%。中国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1%,远超世界平均水平。财政刺激方案的确促进了经济复苏,但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赤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中国政府的整体赤字水平将达到GDP的12.1%。

鉴于美国,印度,巴西和一些欧洲国家等主要经济体尚未将新冠疫情控制住,全球经济前景尚不明朗。最近升级的中美贸易冲突等外部动荡可能对中国的出口构成一定挑战。

城镇登记失业率-4

消费品零售额-5

 

本文作者:李铭洋,CEIC数据库分析师


 

如果您已经是CEIC数据库的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数据库阅读本篇报告以及查看相关数据。

更多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还请访问CEIC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