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大构成之一,消费因其对外部风险的较高韧性,近年来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诸如税费减免、购物券、消费补贴等一系列的消费刺激政策,用以对抗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减轻经济的下行压力。当前,中国针对未来五年(2021至2025年)的十四五规划正在编撰,而消费在此期间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一再被提及与强调。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本国消费者在性别、年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财富状况等方面差异巨大,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着消费行为。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男性消费者、城市消费者与中老年消费者占有较高的比例。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收入水平与教育程度,也将为未来的消费升级打下基础。此外,城市与农村消费者以及高收入与低收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差异显著。然而,由于中国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等重要国家政策的实行,此类差异未来将逐步缩小。
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
在过去五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6.7%的增速成长。而同时期内,消费支出则以年均8.4%的速度上升,在2019年达到了38.59万亿元。由此,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37.7%上升至2019年的39.1%。一方面,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贸易摩擦与金融市场的波动等因素限制了诸如外贸、投资等国内生产总值其它构成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持续增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下降的储蓄意愿、更为便捷的商业设施与物流体系,以及消费主义的流行,都极大程度提振了本国的消费。
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国内消费依然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2019年,美国消费者共计支出14.55万亿美元,约为中国的2.6倍。个人消费支出约占美国全年GDP的68%,而中国同年数据仅为39%。
两国的差异首先可归因于两国民众截然不同的消费态度。中国民众为了应对未来医疗、居住、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开销,往往有着较强的储蓄意愿。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储蓄率有所下降,从2010年的50.7%降至2019年的44.6%,但这一数值依然是全球最高。中国的高储蓄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众的消费,但也预示着消费领域的巨大潜能。另一方面,信用消费、提前消费与分期付款等在美国被普遍接受与使用,而此类消费理念与支付方式仅在最近十年间在中国兴起,且尚处于发展阶段。中国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还是更倾向于全款购物,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领域的资金流转。此外,美国的城镇化率在2019年达到了82%,而同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60%。高度城镇化意味着更多的商业设施、更丰富的商品种类与更便捷的物流网络,这些因素都能较强地刺激消费。
中国消费者画像
2019年,中国人口达到了14亿。尽管中国人口增速在近十年间有所放缓,但依然维持在年均增长0.5%左右的水平。人口持续的正增长,也带来了消费者群体的不断壮大。根据联合国相关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14.5亿,这意味着未来十年间,中国本国消费市场将新增近5,000万消费者。
随着经济的稳定成长,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显著提升。在过去的十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0.2%,而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9.9%。2019年,中国消费者人均消费支出达到了21,559元,是十年前的近2.6倍。由于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和储蓄率逐步的下降,人均消费支出未来预计还将进一步攀升。
此外,中国城市消费者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从2009年的48.3%增至2019年的60.2%。去年,城市消费者数量达到了8.48亿,是农村消费者数量的1.53倍。受政府城镇化政策的影响,未来城市消费者的数量与比重都将进一步上升。
在人口统计学层面,2019年中国男女比例达到了1.05:1。此外,每1,000名消费者中,15岁以下的有175人,15至60岁之间的有643人,60岁以上的有182人。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消费者的占比在未来十年间将显著上升,在2030年达到近25%。
从区域层面分析,中国消费者主要来自华东、华中与华南地区。2019年,上述三地消费者占全国消费者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3.3%,19.3%与15.3%。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2019年,共计577,090名硕士与62,600名博士从中国高校毕业,分别是十年前硕博毕业生数量的1.79倍与1.31倍。消费者教育水平的上升为未来消费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中国消费者人均食品、烟草与酒精类支出为人民币6,084元,人均住宅类支出为人民币5,054元,人均交通与通信类支出为人民币2,861元,人均教育与娱乐类支出为人民币2,513元,人均医疗健康类支出为人民币1,902元,人均其它目的支出为人民币3,139元。
不同人群的消费特征
中国幅员辽阔,发展水平较为不均,从而导致了城市和农村人口之间消费支出与消费结构的较大差异。2019年,中国城市消费者人均支出达到了28,063元。而农村消费者人均支出仅为13,327元。这一差异首要归因于城市与农村可支配收入的较大的差距。2019年,中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42,358元,而农村地区该数据仅为16,020元。此外,农村地区商业设施较少、距离商业设施路程较远、商品种类单一与自给自足率较高等因素,都限制了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然而,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消费者的收入增速开始快于城市消费者的收入增速。在过去的五年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为4.76%,而农村地区收入的年均增速达到了8.18%。随着未来农村商业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乡消费者支出的差距有望逐步收窄。
此外,城乡人群间消费结构也显著不同。虽然食品类消费占比类似,但居住类消费差异明显。2020年前9个月,农村消费者人均住宅类支出为2,116元,占总支出的22.4%,而城市消费者同时期内住宅类支出高达5,012元,占到了总支出的27%。这一差异反映了中国城市相对于乡村较高的房租与房贷压力。
中国消费者财富水平的不同也导致了消费行为的分化。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低收入人群的年人均消费支出为7,299元,而一个高收入消费者平均每年要花费37,661元。在消费结构方面,低收入消费者的恩格尔系数达到了45.3%,而高收入消费者的食物消费占总支出比重仅为27.1%。此外,由于食物支出占比较高,低收入消费者不得不削减其它开支。因此,其服装、教育、医疗支出占比均不足总支出的10%。相反,这三类支出占到了高收入消费者年度总支出的近43%。然而,随着中国扶贫政策卓有成效的落实,未来贫富消费者之间的差异必将进一步收窄。
如果您已经是CEIC数据库的用户,请进入数据库直接查看本篇分析报告与相关数据。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或销售经理。
更多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还请访问CEIC数据库。
关于CEIC:
CEIC数据库: 值得信赖的、精准的、及时的经济数据与行业数据,覆盖全球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的超过200个国家与地区。
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包含超过38万条宏观经济数据与行业数据。中国经济数据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49 年,拥有超过500 个数据源。数据库覆盖297个地级市。
CEIC全球数据库覆盖中国、美国、英国、欧盟、智利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10万条时间序列数据。数据库包含18个宏观经济部门,14个行业。
CEIC世界趋势数据库提供区域性的汇总数据、综合预测、商品数据和市场情绪指标等。数据库包含超过42万条时间序列数据。